“去年不太好,今年似乎也强不到哪里去。”
“赚钱更难了,花钱更谨慎。”
“以往,市场部一年配合搞几波营销动作就成,今年还要做很多精细化的事儿。”
(资料图片)
这些日子与各大品牌交流,《新营销》听到了不少这样的吐槽。当经济进入新的低增长阶段,品牌亟需在存量市场发现新的增长曲线,首要经营目标也从求规模转变为求利润,一些原有的观念、方法被打破,变化正在发生。
“以往我们做营销,主要是解决传播层面的问题,策划一个 campaign 或者推几波节奏;现在营销-经营一体化,市场部需要转化成生意思维,站在企业家的角度思考。”一位饮料品牌负责人告诉《新营销》。
如此一来,营销人的工作范围陡然扩大,可做的事情变得更多。
以产品传播为例,他和他的团队过去更多针对后端的消费者,现在延展到前端的产品——思索产品本身如何能在底层上满足用户需求,强化产品价值感,给消费者一个非你不可的理由。
媒介即讯息,汇聚海量内容和丰沛流量的平台是品牌营销的核心环节。当平台不断进化,它们在企业经营链条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多元。
“原来我们把平台当媒体,就是来投广告的,直接与资源挂钩;现在越发觉得,它们更像一个个生态,能把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连起来,在简单的资源采买之外,还可以通过内容共创、趋势洞察、渠道销售合作提升整体转化效率和长期运维。”一位服饰品牌市场总监表示。
作为服饰企业,他们社交营销的重镇之一是小红书。在这个有“年轻人生活指南”之称的阵地上,企业除了种草,也把它当成了解消费趋势的利器,辅助传播内容的输出和产品开发的前置准备。
当下的营销圈,言必谈品效合一——经济下行,品牌往往会更追求短期效果,缩减在长期心智上的投放预算。
初创品牌这样做无可厚非。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活下来”,先让产品一步一步杀出重围,谈远景为时尚早。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新品牌会以销售为核心目标,聚焦种草-转化链路。
“我们今年特别重视品牌和效果的紧密结合。”新锐美妆品牌孵化公司黛优佳生物科技的品牌传播负责人Jaime说。在她看来,官宣、溯源、新品发布会等纯品牌传播行为对消费者决策路径影响效率较低,他们更倾向于根据客观数据找出消费者的关注焦点,再将其融合到营销动作中。
拿彩妆来说,消费者在选购时异常重视口碑。黛优佳就会着重产品力的塑造,做好评价和种草,维护良好的品牌生态,在消费者进行搜索或者自我教育时,流畅地承接这部分好奇或者想要购买的欲望。
而对护肤品而言,功效成分是关键影响因子。理性且精明的消费者们非常想弄清楚,这个东西究竟是智商税,还是真有效?它具体为什么适合于我的肤质?黛优佳就加码科普向、成分向的理性传播,与具有权威性的成分达人合作,借助研发专家的资历背书,让消费者实实在在 get 到产品优势。
但于大品牌而言,将转化列为首要目标可能是个错误。
典型反面教材如阿迪达斯。几年前,其全球媒介总监西蒙·皮尔反思,集团犯了过度数字营销、牺牲品牌建设的错误,“营销支出中77%是效果广告,只有23%投在品牌广告上”。这个中国消费者曾经饿肚子也要省钱买一双的运动品牌,如今连打折都不香了——2022年大中华区营收仅为31.79亿欧元,跌幅达31%,且已连续七个季度业绩下滑。
“大部分品牌负责人没有穿越过周期,所以没有底气。”卡思学苑&卡思咨询创始人李浩说,“大家会下意识地寻找安全感,而安全感就是‘别人都在做的事,我跟着做,即使不对也不容易被指责——这种指责可能来自公司内部,也可能来自大众与行业。”
尤其是职业经理人。他在一家公司或许只是短暂地供职几年,坚持品牌心智的回报无法这个时间内被看到,还容易在坚持的过程中被不断挑战,失去位置。
只有企业的创始人,且穿越过周期,才能看得明白,并坚持长期而正确的事。代表者如景田百岁山、农夫山泉、椰树椰汁等,由创始人掌舵,多年来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营销策略,笃定坚毅。
当时代从水大鱼大变为风大雨大,前路未明、年景不定,品牌格外需要强大的决断力来去芜存精,做真正适合自身品牌定位和发展阶段、并投射到消费者心智的事情。而这,并不简单。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