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新科技 > 移动 > > 内容页

且听风吟——感官新疆之声音篇

新闻来源: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更新时间:2023-07-11 04:52:05

编者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行走,观察,感受!辽阔的新疆,绚丽的新疆,热情的新疆,美味的新疆,动听的新疆……走吧!去新疆,中国的大西部!

“行走的力量”阿克苏小分队陆续推出“感官新疆”系列报道,用形状、声音、色彩、味道和温度五个篇章,记录下同学们在新疆独特的感官体验,从不同的角度拼贴大美新疆的壮丽版图。

一棵梦里歌唱的树

升起,根须是它的助推器

砥砺下面涌动的虚空

像一个醉酒的男高音

拎着自己蓬乱长发

脱离地面,飞升而去

——沈苇(《树与果实》节选 2013)

声音与这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在发生联系,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有人说声音是送给耳朵的礼物,而我们也通过声音表达自己,解读世界。

在你的印象或者想象中,最能代表新疆的声音是什么?

出发之前,“行走的力量”阿克苏小分队在4633公里之外的浙江杭州,收集“新疆的声音”。

“是驼铃的声音。”

“听,风沙呼呼的声音!那是荒漠在嚎叫。”

“塔里木河流过的声音!”

“烤羊肉串的滋滋声。”

“冬不拉弹奏的新疆民谣。”

“那些我听不懂但好听的维吾尔族语言。”

声音打开了我们对新疆的无尽想象,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们期待一首歌谣的邂逅,风的吟唱或沙的狂吼,不可缺少的,当是一句“阿达西(维吾尔语,意思为朋友)”的问候。

音乐,把灵魂装进身体

7月1日下午一点半,乌鲁木齐海格巴尔饭店。

饥肠辘辘的我们为美食而来,却被转角处的一位弹琴的少数民族姑娘吸引。一圈圈来自疆外的游客拿出手机,或拍照或摄像,而悠扬的琴声则穿过这份喧嚣,自顾自流淌。

弹奏萨塔尔的姑娘。

人群中不时有人窃窃私语,“她弹奏的是什么?”

那是一把少数民族乐器,萨塔尔。

维吾尔语中“塔尔”是琴弦的意思,“萨”是领头的意思,萨塔尔是维吾尔族音乐集大成者《十二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在这套大型古典音乐套曲中,十几种弓弦、拨弦、吹管、打击乐器,或粗犷豪放,或婉转悠长,共同演奏出独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声音。

在新疆,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们把生活里所有的喜怒哀乐,都用一曲带过。诗人说,萨塔尔的琴弦是牧民延长的手指,轻轻抚摸阳光与空气,随着音乐,能让他们回到长风浩荡的雪峰,驼铃叮当的楼兰,能让天山的悬月寄托思念,而人们则在熊熊的篝火旁彻夜狂欢。

或许是将音乐刻在了骨子里,把诗和远方也一并揉进了身体,这里的人们才如此自由洒脱、热烈奔放。

眼前的姑娘,只顾用手中的萨塔尔弹奏如泣如诉的乐曲,而我们的思绪已经情不自禁,飞到了风啸沙雨的大漠上。

奉献,柯柯牙工程的岁月回响

“没见过最狂的沙,你就问柯柯牙;没见过最绿的风,你就来柯柯牙。”

1993年沙尘暴肆虐的阿克苏市景。

7月4日,阿克苏柯柯牙工程纪念馆。儿时歌谣里的场景,终于得见。

柯柯牙在维吾尔语里的意思是“青色的崖壁”。然而三十多年前,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克苏地区,黄沙蔽日,一片荒漠。沙漠距离阿克苏的温宿县最近处仅6公里,并且每年以5米的速度逼近这个城市。争夺人类生存空间,迫在眉睫!从1986年开始,一代又一代的阿克苏各族人民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进入荒漠修渠引水、压碱种树,上百次的造林大会战,390余万人的努力奋斗,种下1490万株树木,终于换来了今天总面积达120.26万亩碧波荡漾的柯柯牙工程“绿色奇迹”。

(来源:柯柯牙工程纪念馆)

在柯柯牙工程纪念馆外,穿过对向的两条马路,那是一片防风作用的白杨林。我们走进林中,试图听到白杨叶随风沙沙作响的声音。

但,有些徒劳。

聆听白杨林。

白杨林里很是寂静,从下望上去,十几米的白杨直冲云霄,我们只能看见树的顶端风吹过的形状。就在这片防风林几米远的马路中间,汩汩的水声传来,那是阿克苏群众建造柯柯牙工程时,为灌溉树木炸土垒石建造的水渠。水从雪山来,原本清澈的融水流过崖壁、荒滩、盐碱地,越发的浑浊,但对于白杨树来说,它是得以生长的重要给养。

当我们凝视水渠,聆听水声,柏油马路上不时有车辆驶过,车轮轧过土地,车笛开路,现代城市的景象得以展开。

“你们好,欢迎来到柯柯牙工程纪念馆!”今年27岁的讲解员阿衣尼格儿·艾麦尔从小在阿克苏长大,见惯了柯柯牙林海,小时候的她并不能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要把种树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那时候的人,带着两块馕就进到了沙漠里。柯柯牙常年干旱,土质又硬又厚,即使是用炸药炸,也只是炸出小坑,再一点点推进。”

讲解员阿衣尼格儿·艾麦尔。

阿衣尼格儿·艾麦尔大学毕业之后,回到阿克苏工作,又和家乡人民、支边青年一起加入了植树大军。枯燥又疲累的工作,让她几度难以坚持。“那个时候难免带点情绪,我想我上大学又不是来种树的。”阿衣尼格儿·艾麦尔说,起初她总是东躲西藏,因为种树太难了,男生挖坑,女生搬树苗,最多三棵就累了。

真正理解柯柯牙精神,是在她成为讲解员之后。“刚开始我只是背讲解词,后来游客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我才开始去深层次地了解这个工程。”很多老一辈的林人来到纪念馆,与阿衣尼格儿·艾麦尔讲起自己当年在柯柯牙植树的故事,艰苦岁月留在回忆里的深刻印记,让老人们忍不住泪流满面,也深深地触动着阿衣尼格儿·艾麦尔的内心。

“37年没有一年是停过的,每年都是一个脚印踩着另一个脚印,一步一步干到现在。如今已经很久没有小时候那种能见度不到5米,需要眯着眼睛往前,寸步难行的天气了。”在重重防护林的守卫下,一片片果园交替延展,柯柯牙工程不仅为阿克苏的环境“添绿”,更为阿克苏人民的生活“生金”。阿衣尼格儿·艾麦尔终于明白,小时候种下的这棵树,终会长成参天大树,能为子孙后代的生活带来深刻的意义。

“伟大”“惊叹”“荒漠里的绿色,得以建造一座城”。

阿衣尼格儿·艾麦尔一个小时的讲解、纪念馆里的旧图片和物件、再现的场景,随着讲解线路,我们感受着荒漠退却、绿色逼近的喜悦,越发惊叹前人的坚韧不拔。那一刻“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柯柯牙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

坐着电梯来到了六楼,从塔顶望去,雪山、光秃秃的山脉、荒滩,从远及近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近,而从我们眼前看去,一层防护林,一层经济林,也在连绵着交替行进,朝着远方的戈壁逼近。阿衣尼格儿·艾麦尔说,阿克苏人民仍在努力。

柯柯牙工程一角。

在那高处,我们似乎听到,风沙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呼啸而过,荒芜的沙漠戈壁之中,防护林一点一点小心地护卫着人类生活的痕迹。

只有在树木延伸的地方,你才能听到水渠里汩汩的流水声、马路上的汽车鸣笛声,孩子们的嬉闹声……安静的柯柯牙林海,犹如世世代代守护这里的各族人民,他们用无声的奉献共同书写下旷古奇迹,演奏出岁月的回响。

以声音为桥梁,我们认识了一个诗意浪漫的新疆,一个坚韧伟大的新疆。用声音串起回忆,以及这趟旅程中的期待、惊喜、感动、艰辛和所有不想忘却的话语……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