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面临饱和?据媒体报道,东莞、三亚、温州、济南、遂宁等多地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提醒当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自今年5月16日起,长沙市更是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据了解,今年1—4月,交通运输部新核发网约车驾驶员证31.6万本,其中,4月17.7万本,增速进一步加快。
“车子不好开,钱赚不到。”这是不少网约车司机的真实感慨。相比网约车发展初期“人均月入过万”的传说,如今的网约车行业无疑多了几分艰辛,通过努力仍然获得相对体面收入的司机固然有之,但更多从业者可能要为寥寥无几的接单量发愁,体会到行业“内卷”带来的重重压力。
【资料图】
相比巡回出租车较为严格的数量控制,网约车在市场规律作用下无疑更加开放。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网约车在前期市场竞争中体现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大量网约车进入市场,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打车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市场的力量,是网约车行业取得发展的根本动能。
网约车甚至倒逼传统出租车行业升级。因为同样可以通过平台约车,遵循导航软件规划的路线,出租车故意绕路的现象少了,拒载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避。旅客到了陌生的地方,不必担心打车价格不透明问题,通过平台约车获取预估价格,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不过,前期大量网约车进入市场,在给旅客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难免增加行业竞争,摊薄司机收益。与此同时,网约车运营车辆过于饱和,也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多压力,比如有舆论指称网约车加剧了城市堵车问题,虽然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但体现了某种真实的社会情绪。多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预示着网约车发展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依赖补贴等方式“打价格战”,也越来越难以维系。
相比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旅客,网约车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也对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面对饱和预警,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服务升级,是网约车行业增强竞争力的重点,也应当成为司机增加收入的努力方向。
网约车行业开放程度高,但并不意味着“开网约车”没有门槛。网约车司机除了要掌握基本的驾驶技能,把旅客平安送到目的地,还要掌握应当具备的服务礼仪,让乘客在旅途中获得舒适体验。
大量新司机涌入,再加上培训和准入不严格,导致网约车服务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有的司机在开车时接打电话、玩手机,不仅造成安全隐患,也打扰了乘客;有的网约车车况老化,车内环境堪忧;还有的网约车司机通过“熬时间”出流水,疲劳驾驶成为常态,开车时精力不集中,让乘客一路提心吊胆……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4月多家网约车平台的订单合规率出现下降,有平台的合规率甚至较上月下降7.9%。合规率出现明显波动,也从数据层面说明网约车服务水平不稳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事实。
网约车服务提质升级,首先要明确行业定位。网约车的出现,并不是用低价抢夺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用户,也不是有意冲击传统出租车行业,而是给消费者提供方便、多元的选择。依靠“价格战”,提供比出租车更低的价格,甚至给人留下“坐地铁不如打网车”的价格错觉,显然是行不通的。
网约车的优势是通过系统调度,能够有效应对短期内集中出现的出行需求。未来,网约车理应继续发挥这一优势,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消费者的服务体验。
对于部分网约车司机开车不专注,存在不安全驾驶行为的问题,平台也应加大规范力度。在车辆行驶时,乘客发现司机存在不恰当行为,出于各种考虑往往不会当场指出或纠正,平台投诉机制是乘客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但是,一些投诉也可能遭遇“石沉大海”,平台未能及时反馈的情况。让每一次投诉都被重视、都得到处理,是网约车平台取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
面对有差异的服务需求,网约车平台普遍推出高端、中端、经济的用车服务,并设置不同的价格。不过,即使是“经济”选项,车辆状况也应当做到卫生、舒适。有的经济型网约车存在设备损坏、司机不开空调、后备厢堆放杂物等问题,在不少细节处给乘客出行“添堵”。
作为灵活就业的代表性领域,网约车在吸纳待业人员就业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从而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但是,就业的“蓄水池”不能成为服务“洼地”。在广泛吸纳从业者的同时,网约车行业仍应严格准入标准,鼓励优质服务,让不断精进技能、热情对待乘客的司机得到更好回报,从而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当然,网约车有没有饱和,归根结底要由市场说了算。目前,发布数量饱和预警的只是部分地区,在一些大城市,仍存在高峰期叫车难、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对此,在做好安全和质量监管的前提下,有关部门也要合理运用权力之手,让市场决定网约车的未来。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