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新科技 > 移动 > > 内容页

沿黄村吃上“产业饭”

新闻来源:新华社 更新时间:2023-08-30 06:31:49

今年76岁的艾山新村村民李兆忠曾是一名黄河修防工,至今他仍每天到黄河堤坝上走一走。与过去不同的是,眼前的家乡已是另一番景象。

“变美了,变绿了,外面的小车一辆又一辆开来了。”他说。

艾山新村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铜城街道,南依艾山,东挨黄河下游最窄处的艾山卡口,因盛产艾草得名。随着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全面建成,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统筹推进,艾山新村迎来发展新机遇。


(资料图)

“以往没有人把艾草当成宝,直到看到不少城里人专程来我们村摘艾草,说野生艾草功效大,驱蚊、熏蒸效果好,我们才嗅到了商机。”艾山新村艾山网格党支部书记姜大鹏说。

2021年,当地盘活闲置土地,引进艾草加工企业,将全村的艾草回收,制成艾条、艾绒、艾草被、艾草枕等十几种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并将部分收益纳入村集体。

“艾草成了‘致富草’,当年就带来了经济效益,大伙干劲十足。”姜大鹏说。

艾山新村艾草种植面积300余亩,正值第二茬收割季,村里好不热闹。记者在一处农家院里看到,有村民正在熟练地制作艾包,一旁有人在直播带货。今年80岁的村民杨桂红说:“我一天能做400多袋,做的速度总赶不上卖的。”

村民在制作艾包。新华社记者 张力元 摄

目前,艾山新村年用艾草约120吨,艾草产品年销售额超200万元;全村170余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8000元。今年,村集体增收预计超20万元。

此外,在各级政策支持下,村里的乡村记忆馆、艾灸体验馆等场地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研学游、沿黄公路自驾游游客慕名而来,并将艾草产品作为伴手礼带回去,当地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好几个在城里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创业了,我们都觉得日子过得有盼头。”村民李秀民说。最近,李秀民的身份由农家乐老板“升级”成了民宿老板。

东阿县黄河岸边。新华社记者 张力元 摄

秋意渐起,黄河岸边景美如画,欢声笑语不时从农家传出。(新华社记者 张力元)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