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新科技 > 移动 > > 内容页

对“代骂”生意当用法律“管住嘴” | 新京报快评

新闻来源:新京报评论 更新时间:2023-08-27 17:21:35
“读 “代骂”不仅道德有损,同时也毫无合法性可言。 ▲ “专业代骂”服务以承诺“骂不赢不要钱”来招揽“客户”。图/网络截图 文 | 和生

“专业代骂,骂不赢不要钱”“强势跟帖,刷屏骂人”……近日,湖南长沙警方依法将在网上发布“代骂”广告者抓获归案,让“专业代骂”付出了代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很多人或许想不到,“代骂”竟然也成了一门“生意”。据法治日报调查发现,“代骂服务”在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大量存在,一些职业“代骂人”在网上通过替换关键词、利用隐晦语、谐音词等方式躲避平台监管,进而能够在现实世界畅通无阻地靠骂人赚钱。

“代骂”这条生意链,商品可谓“琳琅满目”,而且分类细致。比如,某二手交易平台商家提供的服务是“帮忙骂人 对前男友前女友口吐芬芳”——文字版价格有着很精细的区分:10元骂3分钟,20元5分钟,30元10分钟2个号一起骂,40元20分钟3个号一起骂,50元半小时5个号一起骂,“保证句句不重样”,让人看起来“代骂”不仅需要一定的词汇积累,且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代骂”无论如何都不该成为一门生意,不仅道德有损,同时也毫无合法性可言。从法律视角看,网络“代骂”实际上属于网络暴力的一种形式。而且受到利益驱使,“代骂”的对象明确、主观恶意更深、侮辱性更强,有些辱骂与诽谤更是毫无根据,会对受害者造成更严重的中伤,染污了网络环境。

“代骂”行为不仅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还违反了民法典中侵害他人名誉权、人格权等条例,情节严重的,甚至涉嫌违反刑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只要是“代骂”,无论赢不赢,先就已经输在了法律上。

然而,“代骂”虽然可恶,却屡禁不止。一方面,这缘于“代骂服务”商家能够按照现有监管规则规避掉平台监管;另一方面,“代骂服务”商家的违法成本比较低,被骂者维权成本却很高,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这一行为。

想要让“代骂”者付出代价,就需要斩断这条“代骂”的灰色产业链,平台需要重点关注代骂服务监管,扩大监管审查范围,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出“代骂”服务的多个“马甲”,不容其“狡兔三窟”。

除此之外,相关监管及执法部门,不妨针对此类服务开展专项打击,通常情况下,“代骂服务”的供应商,应该是一个团伙或群体,他们有着较强的利益关联,可以在抓到线索后,按图索骥端掉整体团伙,通过加大惩戒力度,对相关从业者起到震慑作用。

而且,国家网信办已经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依约对实施网络暴力的人采取警示提醒、限制账号功能、关闭注销账号等处置措施;对首发、多发、组织、煽动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采取列入黑名单、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将来,“专业代骂”行为,也将在网络暴力范畴内得到规范、约束。

当然,话说回来,对“代骂”而言,“没有伤害,就没有买卖”,人与人交往复杂而多变,吵架、起争执在所难免,但矛盾产生后,也不宜用找“代骂”这种不合法、不理智的手段,来解决争端、处理问题,否则只会助长暴力、滋生更多是非。

撰稿 / 和生(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卢茜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