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新科技 > 移动 > > 内容页

天天视点!千年陶瓷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

新闻来源:湖南日报 更新时间:2023-06-24 19:32:26

文/周新国

距今一千二百多年的长沙铜官窑,始于初唐,兴于中唐,衰于五代时期,制瓷历史二百余年。它因战争而起又因战争而衰,在灿若晨星的历史长河中,犹如流星从眼前掠过,但它的光亮曾经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那些源于陶土、塑于人工、溶于水火、成于天意的一件件陶瓷器,历经千年不变不腐,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抹之不去的文化符号,留下了无比宝贵、赓续前行的“精神密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让我们踏着长沙铜官窑遗址的足迹,沿着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的脉络探寻和解读千年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首先来看长沙铜官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千二百多年前,长沙铜官窑的窑工首先打破了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创造性地烧出了釉下多彩,同时采用文字、绘画和模印贴花作装饰,开发出了“造型美观,装饰雅致、釉色匀润、工艺多样、题材丰富”的陶瓷新产品,靠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创新思路,靠着个性订制、经济实惠的营销策略,使其产品在当时就走向了世界,远销29个国家和地区。

长沙铜官窑的窑工不仅在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而且写情诗打广告。“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唐代民风开放,男女对于爱情的追求也更为直白和大胆。长沙铜官窑的陶瓷器上就出现了许多朗朗上口的关于爱情的诗句。这些情诗大多从女性视角出发,以第一人称的手法生动描写了思君心切的细腻情感。

这些情诗在形式上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在内容上却以写实为主,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毫不造作。但由于这些诗歌不收录于古代诗集,只出现在长沙铜官窑的瓷器上,所以后人称这些诗歌为《唐诗的弃儿》。千年前的长沙铜官窑,以瓷器载体,并赋予了“文创”的色彩。另外长沙铜官窑还第一个涉足商业广告语,卞家的碗上写“卞家小口天下第一”,许家的瓶上写“许家绝上一升茶瓶好”,诸如此类的广告词还有很多,所有的广告词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唐代的瓷器市场,商战风起云涌,为了更好地打开海外市场,有些瓷器上还显现出诸多异域文化元素,这在当时都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来看长沙铜官窑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从长沙铜官窑的考古发掘来看,不但每处龙窑的窑主不同,有樊、郑、卞、赵、李、周等十多个姓氏,而且每处龙窑出土的文物器型基本不一样,有的以生产执壶为主,有的以生产小动物为主,有的以生产碗碟为主,每种器形都有集中出土的地方,由此可见当时的窑工制作陶瓷器是有明显分工的,每家每户做的东西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如朝鲜出土的长沙铜官窑执壶上书写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这就说明郑家以生产执壶为主的。目前有出土和出水的碗上书写了“卞家小口天下第一”,“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记”等广告语的,说明卞家和樊家是以生产碗碟为主的,还比如有的壶上题有“赵家注子”和“张注子”的,说明赵家和张家是以生产酒壶为主的。

但在对外销售方面,却能够整合各自的资源,统一打包销售,1998年一艘唐代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被打捞出水,连同沉船一同打捞出水的六万七千多件文物,重达25吨,其中五万六千五百多件都是长沙铜官窑的瓷器,该批瓷器涵盖长沙铜官窑出土文物共70种器类的百分之九十五,绝大部分为碗类,其他如执壶、罐、瓶、盏、托、洗、盒、碾、唾壶、灯具、香炉、玩具等,毫无疑问船上装载的这批陶瓷器是每家每户集合起来的,窑工们既分工又合作,抱团取暖,开辟了陶瓷器销售的大好市场。

再次来看长沙铜官窑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唐朝是个十分开放的国度,政府不但鼓励对外交往,还为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设立了互市监、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同时对外籍商人在政策上也有优待,形成了一时间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的局面。长沙铜官窑的窑工十分善于把握机遇、抓住契机,依照受众的喜好来,对于输出到阿拉伯地区的瓷器,长沙铜官窑窑工使用模印贴花技术模仿当地金银器皿以及地毯织物上惯常使用的狮纹、对鸟纹、椰枣纹、胡人乐舞纹等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图案纹饰,以此获得阿拉伯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唐朝佛教盛行,受其影响,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佛教十分流行,铜官窑便将佛教文化纳入装饰题材,根据佛教典故将莲花、桫椤树、摩羯等佛教图腾装饰在陶瓷器物上。1983年在长沙窑窑址出土的画有金发女郎头像的器物残片,用阿拉伯文写的“真主真伟大”的瓷瓶,上面的纹饰就是典型的外销瓷图案。1998年打捞出水的“黑石号”沉船上的长沙铜官窑瓷器上有大量带有阿拉伯风格的图案和装饰,由此可见当时的长沙铜官窑窑工完全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理念,瓷器的外销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贸易,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外销的陶瓷器上既有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也有不少西亚文化元素,完全体现了他们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使得处于内陆腹地、周边没有天然出海口的长沙铜官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外销型瓷窑,从而创造了唐代彩瓷发展的辉煌历史。

从次来看长沙铜官窑自律自信的进取精神。与长沙铜官窑同一时期的窑口还有不少,比如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它们的烧制技艺也很成熟,制造的瓷器也很精美,唯一只有长沙铜官窑的瓷器题写了诗文和名言警句,目前从长沙铜官窑瓷器上发现的最为常见的有“悬钓之鱼,悔不忍饥”“罗网之鸟,悔不高飞”“人生误计,悔不三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有的是劝诫世人勿有贪念,免遭恶果;有的是告诉世人只有生活在好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健康成长。一千多年前,长沙铜官窑的窑工们将古训、警句题写在作为茶酒具的执壶上作为装饰,既教化世人又鞭策自己,不应该受利益和权势的诱惑,要知道它们的背后都有看不见的“鱼钩”,也许在突然之间就成为了“悬钓之鱼”或“罗网之鸟”。再看长沙铜官窑瓷器上的广告语则体现了窑工们的无比自信,“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言满天下无口过”等,随着越来越多的长沙铜官窑瓷器被发现,让我们对长沙铜官窑窑工的思想境界也就有了更加全新的认识,他们自律自信,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的欲望,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制瓷上,获得了瓷器烧制的最高境界。或许就是这些名言警句,才让他们没有固步自封,通过标新立异的大胆思维,使之生产的陶瓷器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香饽饽。

最后来看长沙铜官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人说在长沙铜官窑窑址挖出来的陶瓷器,粗看起来蛮好的,细看就总有一些问题。什么原因呢?因为瓦片堆里堆积的都是经过当时窑工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丢弃的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瑕疵,导致在窑址范围内只乎找不到一件十分完好的瓷器。而早几年在长沙万达广场开挖基础时发现的长沙铜官窑瓷器就不一样,只要挖掘的时候小心一点,不去碰坏它,几乎件件是完好的,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长沙铜官窑瓷器销出去的中转站,产品都是经过严格检验的。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长沙铜官窑窑工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不合格的产品绝不外销。

长沙铜官窑对产品形式的追求也是趋于完美的。为了打开销售市场,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生产的器物种类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多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喜欢什么或者说生活中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从目前的统计情况来看,其种类共有70余种,有壶、瓶、杯、盘、碗、碟、砚、盂、坛、薫炉、脉枕等。装饰的方法也是最多的,主要有釉下彩、模印贴花、题写诗文、彩绘、刻画花、印花和镂空等装饰技法。器物的造型也是最多的,除了常见的圆形外,还出现了瓜蒂形、花形、梭形等极富个性和装饰性的器物。还有传说为了烧制出铜红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长沙铜官窑窑工敬业、执着、专注、创新的操守,形成了唐代窑工的工匠精神。

文化之蕴,历久弥新。千年长沙铜官窑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撑。当今社会,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大国竞争白热化日益明显,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食粮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中华民族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