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新科技 > 移动 > > 内容页

解码!“一季报”背后的徐州经济“春之曲” 环球实时

新闻来源:徐州日报 更新时间:2023-05-06 12:41:03

日前,徐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发布的一季度徐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以来,全市经济活动加快恢复、生产需求持续回升、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总体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全省经济率先整体好转作出了徐州贡献。本期《经济周刊》选取了其中五组数据,结合实地调查,解码“一季报”背后的徐州经济“春之曲”。

记者 李悦悦 王春莹

增长6.8% 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资料图)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助力徐州金虹钢铁集团完成首笔国际绿证的开发及交易;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全国煤炭行业十年来唯一一家煤矿主板上市企业……近期徐州工业经济的一系列亮眼表现令人振奋。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加坚定建设产业强市,厚植放大实体经济优势。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高地、数字经济高地。

沿此路径,徐州牢固树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导向,积极谋划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组织成立10个工作专班,围绕“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在今年编排的200项全市重大产业项目中,“343”创新产业项目数达到183个、占比91.5%。而在一季度全市签约注册3亿元以上项目中,“343”创新产业集群项目占比也达到了87.8%。

在持续优化的产业布局和全市上下大力推动下,“343”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以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创新集群为例,目前,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已形成以新能源、煤电能源、绿色环保三大主链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今年一季度,徐州共有绿色低碳能源产业规上企业319家,产业总产值实现311.9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已经形成了从上游硅料到下游电站全产业链的光伏产业则以57.5%的增长率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徐州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各类产业政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塑造企业发展新优势。

除了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攻坚、小升规、智改数转三年行动等实现企业和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徐州市出台“136条”政策措施,从持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仅从落实减税降费来说,今年一季度,全市税费减免47.7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减免46.01亿元,非税及其他减免1.73亿元;享受银税合作贷款纳税人缴费人共计7443户,累计贷款金额96.37亿元。

政策措施效能的持续释放,不仅为企业强链补链提供了支持,也有效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能,护航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增长12.2% 徐州消费市场全面回暖

商圈影院人气回归,网红美食排队等号,热门景点人头攒动……这些镜头是徐州消费市场恢复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一季度徐州市22家重点商贸企业销售额31.4亿元,同比增长2%;累计客流量3301万人次,同比增长2.5%。

“现在不管去哪个商场吃饭都要排队,真是好久没见过这场面了,在苏宁广场吃辛香汇排队也要一个小时起步。”家住淮北的李先生每个月都会带家人来徐州购物。

各大商圈的表现助推了消费快速回暖。“不断提高消费品质,强化名品阵容,构建多层次消费商圈体系,激活本地消费和吸引集聚淮海经济区消费。”市商务局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处长王永知介绍,徐州主城区中心商圈已集聚450多家品牌首店,吸引更多周边城市消费者来徐购物。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更加活跃。从商品销售看,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销售商品中,石油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等消费分别增长15.7%、27.9%和31.2%。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较2022年提升3.9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批零住餐全面回暖,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9.9%、11.9%和12.7%。

数字的增长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今年,“促消费”被摆在了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徐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促消费”被反复提及。

徐州全力打造“淮海新消费·春风徐来”消费盛宴,联动全市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商家、品牌、景区共同参与。活动以“品质生活·春风徐来”为主题,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在全市开展“1+7+N”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促进徐州消费市场“区域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和环境优化”。

随着“五一”的到来,“假日经济”再掀消费热潮。4月1日至25日,全市20家重点旅游景区(4A级以上)游客接待量为227.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4亿元;4月29日,徐州地铁单日客运量创新高,达到38.59万人次;至5月1日下午5时,“五一档”徐州影院票房超过600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消费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居民消费意愿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需要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增强有效供给,激发消费活力,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王永知说。

增长66.8% 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提高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徐州鑫晶半导体、江苏中能硅业、鲁汶仪器……一个个高技术产业项目在徐州“落地生金”。徐州鑫晶半导体大硅片项目是江苏省、徐州市重大产业项目,也是协鑫集团在江苏鑫华半导体项目投产之后,在徐州的又一布局。为支持徐州鑫晶大硅片项目建设,徐州市设立44亿元的昊芯、睿芯专项基金,支持12英寸大硅片项目建设,如今下线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产业下游。

以徐州鑫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大硅片项目、江苏金荣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Lyocell纤维项目、江苏源康电子有限公司高精密柔性电路板生产等一批高技术项目的稳步推进,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稳步快速增长添砖加瓦。

随着提振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成效逐步显现,制造业投资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增长12.1%。其中,完成投资超5亿元的制造业项目有4个,分别为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基础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江苏徐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节能改造和超低排放项目、江苏国晟世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GW异质结光伏电池和大尺寸组件生产线项目和江苏中清国投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清光伏新沂生产基地项目。

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虽然较快,但总规模在整体投资中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专项债发行提速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增量政策落地显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据了解,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比去年加快5.5个百分点。其中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云集港铁水储运大宗货物集散仓建设项目等10个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超亿元。

“大项目的持续大幅投资是保证全市基础设施稳定增长的基石。”市统计局投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全年经济工作安排,加大推进力度、加强工作调度、加快落地速度,徐州市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以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3月末,全市在库项目2428个、同比增加300个,计划总投资1.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5%,在库项目平均计划总投资4.79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及以上项目1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计划总投资1484.84亿元,同比增长29.4%;50亿项目3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个,计划总投资2837.55亿元,同比增长30.2%。

增长35.2% 外贸增长动能不断壮大

3月26日,今年一季度最后一班发往俄罗斯莫斯科的徐州中欧班列顺利开行,至此徐州中欧班列今年已累计开行111列,同比增长10.36%;3月27日,徐工集团一批货值7000余万元的挖掘机、履带式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装船发往海外……一季度的徐州外贸无疑是火热的,特别是在1月、2月单月进出口连续增长的情况下,3月当月进出口增速更是达到了60.4%。

在徐州进出口总额上升曲线背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到3月30日,公司累计出口额达9100万美元,同比增长110%。在出口产品中,附加值更高的单晶产品占比达77%,同比提升了31个百分点。”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中润光能的进出口变化趋势中不难发现,民营企业在稳外贸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高新技术产品也逐渐成了进出口“主力军”。

一季度,徐州民营企业进出口226.9亿元,同比增长57%,较全市进出口增幅高21.8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73.5%,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36.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7.8亿元,同比增长58.7%,其中出口19.2亿元,同比增长93.2%;进口8.6亿元,同比增长13.4%。

作为徐州本土成长起来的支柱产业,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为徐州机电产品进出口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仅从徐州经开区来说,集聚了工程机械行业龙头卡特彼勒、徐工集团等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到300余家,产品除了有十大类整机外,还有包括液压件、回转支承、结构件等300多个品种,远销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订单回补、复工加速、稳外贸措施见效,国内工程机械企业迎来了广阔发展空间,这也带动了全市机电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一季度,徐州市机电产品进出口200.3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出口166.3亿元,同比增长32.4%,拉动徐州市整体出口22.1个百分点;进口34亿元,同比增长38.5%,拉动了徐州市整体进口21.6个百分点。

在“一季报”数据中,亮眼的不仅有企业、产品进出口成绩,还有进出口从“内陆”到“全球”的市场之变。

一直以来,徐州不断扩大外贸“朋友圈”,特别是借助RCEP、中欧班列等,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拓展。一季度,徐州对东盟进出口70.2亿元,增长45.7%;对欧盟进出口44亿元,增长44.6%;对美国进出口30.7亿元,增长29.6%。上述三大市场合计占徐州市进出口总值的47%。此外,徐州市对RCEP进出口100.4亿元,增长26.5%,占徐州市外贸总值的32.6%。

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4.04万户

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稳岗就业稳步推进

5月1日下午4点多,丰储街附近某家开了多年的烧烤店就已经排了近200桌,但依然有不少食客前来预约叫号。“最近到徐州游玩的外地游客特别多,特别是这两天,还不到营业时间门口就等很多顾客了。”店铺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特色美食为代表的中小微经营主体的火爆仅仅是徐州市场活力迸发的一个缩影。经营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企业注册是经营主体生命的“开始”。以泉山区为例,今年以来,泉山区行政审批局持续推进企业登记减材料、减流程,放宽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限制,对园区、大型商圈、经济楼宇的房屋实行住所集中备案,降低企业准入门槛。

这些持续放宽的市场准入政策让一个个经营主体“生得更快”。截至3月底,全市工商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4.04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37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66万户。

经营主体“生得好”,还要“长得好”。今年以来,面对经济持续复苏态势,徐州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推动各类经营主体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活力。

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持续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市税务局创新“服务+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积极促进涉税专业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一项项举措减轻了经营主体发展负担,帮助各类企业“轻装上阵”,谋划高质量发展。

在经营主体规模稳中有增的同时,徐州市就业市场也释放出暖意。

前不久,徐州发布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136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出了包括延续实施社保降费、稳岗返还,支持企业稳定生产等在内的8条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举措。随后,市人社局出台《2023年就业促进十大行动》,从就业服务、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助企惠企4个方面保障全市就业大局。

一系列数据印证了政策的实效性。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共举办系列校园招聘活动40场次,参会用人单位1363家次,提供就业岗位6899岗次、人才需求40564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9911人次,其中本、硕、博层次人才占比93%以上。

不断扩大的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也在促进各类经营主体更加规范、更具活力、更重创新的同时,助力徐州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本版统筹:记者 李悦悦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