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比一个洗衣粉、薯片的塑料袋显然更容易进入回收的循环体系。”在陶氏公司包装与特种塑料业务部亚太区技术总监吴昶看来,类似矿泉水瓶这类单一材质的塑料制品回收链路清晰,可利用率高、再加工成本低,受到市场欢迎。但洗衣粉、薯片等软包装的塑料制品,往往由多层塑料和胶水粘黏合制成,回收利用难度较大。
(相关资料图)
2021年,我国废塑料的材料化回收量约为1900万吨,回收率达到31%,是全球废塑料平均材料化回收率的近1.74倍,回收利用产能约占全球70%,并且实现了100%本国材料化回收利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全国部分地区塑料制品回收率偏低,其中软包装的回收率更低,也使其成为环境污染的一大“杀手”。作为技术人员,吴昶专注化学材料领域近三十年,也一直在不断地尝试突破。
今年4月17日至20日,“CHINAPLAS2023国际橡塑展”在深圳举办,展会持续四天,并且有3900多家来自全球的橡塑产业链企业参展。在会场,不少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提及,每年展会都汇集了众多塑料上游企业,上游企业的创新,往往可以对全产业链的技术提升起到很好的带领作用。
业内专家也表示,很多新技术已经和很多环保节能意识比较强的品牌有了落地合作,更希望全产业链能够形成合力,把最好的技术拿出来,形成更大量级的合作。
塑料回收困境
中国是世界包装制造和消费大国,塑料包装在包装产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已超过30%,在食品、饮料、日用品及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塑料包装行业一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在包装产品结构占比中仅次于纸包装排名第二。
但目前对于废弃的软包装,往往采用焚烧和填埋方式处理,业内普遍呼吁,回收才是真正解决塑料资源利用难题的最好途径,以此来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为何软包装的回收难度如此之大?吴昶介绍称,以洗衣粉包装为例,一般来说,洗衣粉包装袋看上去是一层薄而光滑的塑料袋,但即使是传统的洗衣粉包装袋也是三层塑料加两层胶水才能完成的结构。在这三层塑料当中,应该有至少两种以上的材料运用在里面,最传统的可能是PET,中间可能会有一些聚乙烯,一般还需要两层胶水把三层材料复合在一起。
“但实际上,PET和聚乙烯是完全不相容的,这样的产品如果要做到回收是比较困难的。按照现在普遍的应用,生产这个袋子的时候还是必须要用到这些材料。当洗衣粉用完,塑料袋则不能实现回收,最后可能以干垃圾的形式,进行焚烧处理。”吴昶说道。
“另一方面,在当下塑料包装中,如何将不同材质进行有效分类处理,再将这些材料回收利用,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吴昶表示,“如果是单一材料的塑料制品,我们可以看到它背后的价值,但是对这类多种材料的复合产品,有些材料可回收、有些不可回收,如何将这些材质分开,现在还没有能力,或者有足够的盈利点让企业参与其中。”
吴昶和他的公司团队,也一直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让复杂多层材料的产品,通过技术改造,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还能实现完全回收。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只有两层材料的袋子,就是把传统三层材料变成只需两层材料,而虽然是两层材料,但通过不同的加工技术,其化学成分都是聚乙烯,可以实现完全循环回收。”吴昶说道。
第一财经记者看到,在其公司已经上市的产品中,这种两层材料的聚乙烯包装袋上贴上了“回”字标识,也意味着这只袋子在使用完后,可以扔进“可回收”垃圾桶内,进行循环利用。
与此同时,在这次国际橡塑展期间,陶氏公司推出了具有突破性的真空镀铝聚乙烯解决方案,其超高的阻隔性能在确保包装食品货架时间的同时,满足可回收性要求。
可以看到,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在不断研发并得以应用,但是实际上普及率一般,要做到更大范围的应用,仍需要长时间累积并经过检验,其中不可忽视的仍是高昂的成本。
就这个问题,吴昶认为,这就好比一场学生组和成人组之间的比赛,市场上所有的塑料制品是成人组,它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的成长和蜕变,达到了现在的规模。而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入场,虽然技术先进但其还是小学生,若希望能够达到成人组的成绩(市场占有率),这里面也需要足够的关注和训练,有足够的土壤给它成长。
“目前来看,应用成本确实是高的。但是成本一定是跟体量有关系。当它被更多人接受,有足够的体量,一定会有更多人愿意为这样的产品投入,成本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吴昶表示,“虽然它还是个小学生,但是腿长、手长,所以也可以游得很快。”
2022年3月,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计划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推动全球治理塑料污染。
数据显示,2016~2021年的6年间,中国累计实现了1.08亿吨各类废塑料的材料化回收利用,回收价值超过6000亿元,如果按回收1吨废塑料相当于节约3吨石油计算,6年间累计节约石油开采和消耗3.3亿吨。预计2025年中国废塑料回收利用量将达到2750万吨左右,回收率在30%以上。
新技术普及还需行业合力
近日,《塑料循环产业联合绿色行动联盟2022年绿色行动白皮书》提出,随着全球废塑料回收再生技术提升和产能增加,预计到2030年,全球废塑料回收率有望达到50%,其中物理再生占比22%,近乎翻倍,化学循环占比17%,增长空间巨大。
塑料循环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塑料生产、塑料消费、塑料废弃、塑料回收以及再生加工。
面对迫切的环境保护需要,对于破解塑料回收难题,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裁王丽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建议,可以从四方面着手:首先,政策法规需要非常系统性的指导原则。因为塑料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怎么系统性、大规模地把塑料回收形成长期又能有经济效益的回收产业链,需要国家层面有非常清晰的政策指导,把塑料回收真正做起来。
其次,是需要产业链的重建。在整个塑料回收链条中,需要有人回收、清洗、拆解、加工,它是一个新的产业链重建的过程,需要能够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如果这些产业链的合作方没办法实现盈利,便没有动力去推进。
再次,是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人们需要真正认可塑料回收的价值,才能够全身心愿意参与其中。比如,买产品的时候,如果比普通水瓶贵1毛钱,大家是否都愿意接受回收料生产的水瓶?认可这个价值?这些也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做知识普及。
最后,在技术研发方面,也需要创新研发,找到更经济、更科学的回收再利用方式。
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奇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方面从行业角度,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更加环保、更为经济的回收技术和工艺;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从制度方面为产业升级提供保障,尤其是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第一财经 作者:黄琼)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