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新科技 > 移动 > > 内容页

壮族抛绣球习俗_全球热消息

新闻来源:个人图书馆-大成教育图书馆 更新时间:2023-06-17 17:01:4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抛绣球,是自古至今壮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娱乐兼竞技活动。

抛绣球活动,古就有之,当时称之为“飞砣”。宋代朱辅在其游记著作《溪蛮丛谈》上就曾描述:土俗岁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砣”。可见、壮族的抛绣球活动,距今至少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今天壮族的“抛绣球”活动是从古代的“抛”绣球发展而来的。古时壮族先民在河边对歌取乐,会歌后情投意合,便相互抛投物品以示爱慕留念,但一般物品如帕巾之类不易投准,而且不容易抛过对岸,于是他们便用帕巾包上豆籽之类的东西,增加重量,又在帕巾上绑上一根丝线作为定向,这样不但抛得远且抛得准,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为“飞砣”即今天的绣球。古时候,壮民无以为乐,便从抛绣球中悟到娱乐的情趣,于是他们改变了“抛”球的爱情成分,演变成一种原始的投球竞技运动,即在场地中间坚一球靶,靶中心开一圆心,双方对投,投中圆心多者为胜,由此,便形成了竞技性质的“投绣球”,一直沿袭至今。

“抛绣球”活动是一种兼具精神娱乐和身体锻炼的娱乐竞技活动,它不需要严格的竞技规则,也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培训,场地更是自由选择,田间地头,路边村口均可开展活动,真正是老少咸宜的民间娱乐竞技活动。

“抛绣球”活动千百年来一直流行在靖西的大部分乡镇,甚至影响到与中国接壤的越南的一些村寨,现仍经常有越南的民众到中国边寨与中国壮民交流,对增进中越边民友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抛绣球”活动以其独有的民族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各级媒体的关注。1982年4月,国家民委和国家体委邀请靖西投绣球队到内蒙古参加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并被安排专场表演,引起了轰动,以后,每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都会邀请该项目代表广西参加表演。至此,壮族民间投绣球活动便堂而皇地登上了国家民族体育的大雅之堂。

“抛绣球”是个性鲜明的壮族地方活态文化,是壮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活动魅力,故而具有广泛的社会研究价值,对壮族“投绣球”的文化认定,不论是今天还是以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抛“绣球”活动虽说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但还是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要求的。首先是时间,一般多在每年春节前后的歌圩日(即壮族“行单”日)因为,春节期间万物复苏,人们精神也会随之振奋,而且这期间农事较清闲,故人们玩球的兴趣最高。其二是空间,即是投球的场地,场地一般设在村头较开阔的地方,或在未开梨的田中。球场布置:在长约30至50米宽约20米的平地中间竖一球架,球架高约10—15米,上安一长宽各为50—100公分的木板,板中间开一圆孔,孔径约为30公分。投绣球活动分为自由投和竞技投两种。自由投就是个体自投,只要有兴趣,尽管去练习。竞技投,就是投球比赛,类似现代的体育球赛。既有单人赛,也有集体赛。这种赛事,有时是村内人自赛,而大多是村与村的比赛,每当村间比赛,往往会引来众多观者,场面壮观。投绣球比赛是以投入球圈数的多少计分,得分多者为胜。胜方一般会得到双方原先约定的物品奖励。但物质奖励并不是各自参赛的主要动力,人们参加投绣球比赛,主要是通过比赛交流,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